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日前在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透露,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7西服27萬。這意味著,繼今年高校畢業生達699萬,獲稱“史上最難就業季”後,明年將再增28萬,再創歷史新高。(12月9日《光明日報》)
  全國高校畢業生連續增長五年,“五連增”的背後,是我國巨大人口基數積累下教育人口增量的持續釋放,起碼在未來的三五年之內,這種現狀不會有顯著改變,如果加上往年未就業大學生,可以說每年需要就業人群的借款絕對數應該是在七百五十萬以上,甚至可能突破八百萬,如此巨大的就業人群,做好他們的就業服務工作,提高大學生初次就業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值得註意的是,當前在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景觀設計問題上,相關的教育部門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存在一種觀念,認為大學生創業是解決和帶動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我們也會在很多媒體的宣傳中看到一些大學生身份的創業大學生典型如何帶動同學們就業的,其實這是一種對大學生就業方式的誤導。
  創業從來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不僅僅是對一個人的智商、財商、情商的考驗,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一定的資金和經驗積累以及合適的機遇等,而大學畢業生作為初出校門的年輕人,上述幾個方面的積累基本上都是白紙,所以這個時候盲目的鼓動他們去創業,創業的成功率其實是極低極低的,我們不能以一萬人當中的一個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典型來代表一個群體,他們的成功除了依靠自己的專業所學以及敏銳的個人商業眼光,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個人綜合素質和當時的創業環境的最佳組網站優化合最後產生的結果而已,但是這隻能是個案,不能代表一個群體,所以盲目鼓勵大學生創業只會讓更多的大學生犧牲掉個人的職業規劃,盲目帶著一腔熱情去商海游泳,早早的被“淹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不贊成大學生早早的在畢業之後就去創業。
  因此,鼓勵大學生實現充分就業,還是要重點改變他們的觀念,鼓勵他們到基層就業,不能老是盯著那幾個炙手可熱的公務員崗位不放,競爭那麼激烈的崗位,真正能夠幸運留下來的也只是極少數,而未來幾年主要的就業崗位恐怕還是基層社區的民生志願者以及“三支一扶”的公益崗位,這些崗位是大學畢業生髮揮才幹的地方,而且這些基層崗位在服務期滿後,再關鍵字考公務員的時候都有加分以及優先錄用的政策,所以對於很多想積累經驗,先就業再擇業的同學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說到大學生就業,還是要從源頭的結構性矛盾上找解決之道,將市場需求和缺口及時和學校專業設置對接掛鉤,培養市場真正需要的人才,才是大學生實現順利就業並保持高質量就業的根本,一味的靠政府當救火隊隊長,當大家長包辦,不是個長久辦法。
  畢業生人數“破七”,這對於一個人口大國來說,是一個嚴峻的就業壓力考驗,但作為一個具有豐富就業服務經驗的大國來說,唯有拿出從問題源頭上找解決辦法的就業服務魄力,才能把這七百多萬莘莘學子的前程安排好,我們的社會也才能安定,所以,大學生的公共就業服務,必須要有釜底抽薪的大動作,而不能僅僅是靠樹立幾個創業典型來給大學生鼓勁那麼簡單。(鄭文欣)  (原標題:高校畢業生人數“破七” 就業觀念導向不能跑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c61pcan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